□鄭少忠
八角樓里的油燈、黃洋界上的炮臺、“九打吉安”的號角、“十送紅軍”的旋律———這里的每一座山峰,都有信仰的高度;每一處景物,都是對真理的執著追求。
這就是中國江西吉安,古稱廬陵,元初始名吉安,寓意吉泰民安。吉安自古就有“江南望郡”“文章節義之邦”之美譽。新干大洋洲青銅器改寫長江文明史,吉州窯黑瓷驚羨全世界?!都哺尽吩疲簭]陵“咽喉荊廣,唇齒淮浙,江山映帶在眉宇間———古所謂天作之邦,江西諸郡,獨稱雄奇”。公元1045年,《醉翁亭記》中“太守謂誰?廬陵歐陽修也”,寥寥一筆,令“廬陵”二字名動天下。
一
古韻悠長,品味廬陵古色文化的神奇魅力。廬陵自古多俊杰,文風鼎盛照江天。古廬陵文風興盛,史傳“序塾相望,弦誦相聞”“文風盛于江右”。從唐至清,廬陵地區興建的有一定規模的書院就有270多所,接近江西全省的1/3,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白鷺洲書院了。數百年來,登上這艘文化巨輪的有朱熹、楊萬里、程顥、程頤、周敦頤、王陽明等一大批文化巨匠。他們傳經布道的聲音,與清越的贛江水和性情高雅的白鷺一起交織回蕩,經久不息,登廟堂之高,抵江湖之遠。
三千進士冠華夏,文章節義寫春秋。自歐公以降,廬陵先賢代有興起。“一門三進士,隔河兩宰相,五里三狀元,十里九布政,九子十知州”的民謠,道不盡古廬陵的文風鼎盛!三朝重臣、“太平宰相”周必大,諍言直表、立朝剛正,晚年退居故里醉心堪刻,創“私家刻書”典范;楊萬里詩詞淺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給富于理性長于議論的宋代詩壇一縷清風,開“誠齋體”先河;“脖子最硬”的忠簡公胡銓,“冒瀆天威”拒和,“義不與秦檜共戴天”;楊邦義抗金南京雨花臺殉難,被割舌剖胸腕心,朱元璋嘆曰“天地正氣,古今一人,至死不降,鐵石忠心”;“狀元宰相”文天祥,“從今別卻江南路,化作啼鵑帶血歸”,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;“小個子”的“大才子”解縉,機敏睿智擔大綱,主編《永樂大典》,朱元璋、朱棣父子嘆云“朕不可一日無解學士”,坊間百姓戲贊“矮子矮、一肚子拐”,傳千古佳話到如今。
二
忠魂永駐,感受吉安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。走進吉安,你就像置身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,公元1927年10月,毛澤東率工農紅軍上了巍巍井岡。星星之火,燎原神州大地;熱血丹青,改寫華夏歷史。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,井岡山“天下第一山”的稱謂當之無愧。這座血與火澆鑄的信仰高地,早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精神家園,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豐碑。
“十萬工農下吉安”。作為第一、二、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,吉安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。井岡山朱毛會師廣場、永新“三灣改編”舊址、朱德的扁擔、曾山胡海各執“半面紅旗”———這些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,傳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。1000余處紅色遺存,5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每年都吸引海內外數以千萬計的游客。2.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,處處滲透著英烈的血跡;540萬吉安兒女,個個都是井岡山精神的優秀傳承者。
廬陵文風盛江右,古村遺韻耀河山。青原區渼陂古村沿富水河漸次鋪展開,“一溪云水幻成詩”;367棟各具特色的明清建筑,向中外來客低吟悠遠綿長的美麗與輝煌。1萬多棵大大小小樟樹掩映下的吉州區釣源古村,150多幢明清建筑,幢幢皆可見八卦圖形,或嵌顯于門楣,或鏤刻于窗欞,或雕飾于床架,堪稱江南民居博物館。富田、燕坊、蜀口洲、盧家洲———這些雅韻深深、古意悠悠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,像歷史這位時間老人不經意撒落在古廬陵大地上的瑰寶,歷經千年風雨,仍然熠熠生輝。
三
去吉安感受那方神山圣水吧,你一定會被大自然對它的慷慨賜予陶醉。井岡山、青原山、東固山、玉笥山、武功山———每座山都是那樣的神圣;贛水、禾水、瀘水、恩江、蜀水———哪條水都是那樣的圣潔。山的巍峨挺拔盡顯吉安男人的剛毅,水的婀娜柔情恰似吉安女子的風韻。隨便走近一個古村落,都會有百歲香樟醉人的芳香;隨便走進一個小山莊,都會有山環水繞、碧水青山的愜意和震撼。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,在這里悄然變成現實。綠夢如詩,筑就了江南望郡的理想家園。
憶往昔崢嶸歲月,吉安全境皆蘇區;看今朝紅土圣地,吉安全境盡景區。文化古跡和革命遺跡相互映襯,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,全景旅游、全域旅游構成了吉安旅游觀光的獨特優勢。萬安、泰和、永豐、吉水、峽江等國家級、省級風景名勝區更是聞名遐邇。這里奇峰聳峙、怪石林立,你不能不驚嘆于“老天爺”的鬼斧神工;這里清幽靜雅、峰巒疊翠、草木繁茂,你不能不感恩于大自然的慷慨饋贈。登“中國福山”安福羊獅幕,俯瞰云海霧濤飛瀑流泉,激發海內外游客多少豪情;臨遂川南風面營盤圩,仰觀國際鳥道候鳥遷徙,令中外環保志士感嘆萬分。吉安全市水質和空氣質量全年保持在國家二類標準以上,森林覆蓋率近七成,全境入選“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”。財政收入和城鄉人均收入連年增長,一個幸福、美麗、現代化的吉安呼之欲出。
吉安、吉安,好一個吉祥民安。
廬陵雄風今猶在。
多彩吉安誰比肩?